能源革命引领山西省转型升级
不当 “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山西省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致力于为中国能源转型书写样本。目前,煤炭占山西省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约84%,高出全国水平24%,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到5%。电力、焦化和钢铁是山西省煤炭消费大户,合计占比达75%左右。2017年以来,山西省提出了“努力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开启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山西省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2016~2018年,山西全省退出煤炭过剩产能8841万吨,退出产能总量全国第一,目前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5%;累计关停淘汰煤电机组304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要求。同时,该省能源生产结构多元化,清洁能源占比快速上升。截至9月底,山西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447万千瓦。风能发电成为该省第二大电源,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30%,总容量位居全国第五;煤层气产量突破5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首位。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未来山西省将依据山西省政府有关文件,采取严控新增煤电规模、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等创新的煤控措施以完成 “十三五”煤控目标。
“煤控的实施和落实有利于推动山西省新兴产业和非煤经济的增长,促进山西省摆脱煤炭依赖,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袁进认为,山西省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需克服思想惯 性和阻力,积极推进能源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山东省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作为中国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省经济格局和全国经济格局较为相似。山东省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为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是山东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举措。
据悉,“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煤炭消费总量虽然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煤炭消费量在2018年出现反弹,较2017年增加0.75%。此外,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行动中发现有些企业瞒报煤耗数据,给山东省煤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对于未来的煤控工作,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许崇庆建议山东省应从供需两侧发力来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在供给侧,山东省应突出源头治理,积极提高煤炭的品质,实现高效利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余热余压资源,并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在需求侧,山东省应实施煤炭消费精准化统计,建立能源数据大平台,大力推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并不断加强终端节约用能。
许崇庆认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根本,要突出节煤、节电、节热三端发力。特别是山东省80%的电量用在工业上,要突出节电和节煤意识,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设备技术改造、提高燃烧效率、换热效率等。此外,通过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的扩张和大力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的发展质量。同时,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一些低能耗、低煤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的产业,从正向去推进煤炭总量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中部及汾渭平原积极推进煤控
汾渭平原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近90%,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河南、西安等汾渭平原重点省市亟需积极推进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优化能源结构,加速工业转型,催生地区经济新动力。
为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河南省制定了比国家煤控目标更为严格的控制目标。《河南省煤炭消费减量行动计划(2018~2020)》将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的煤控目标提升到了15%。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任钱发军建议,未来河南省需继续以大气治理为出发点,采取提高电煤利用效率、扩大外电入豫规模,并积极退出过剩或落后的焦化、化工、冶炼等行业产能,以完成“十三五”时期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5%左右的煤控目标。
西安市是在去年空气质量改善和今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前20名排名中唯一两次上榜的城市。西安节能协会会长谢宏皓指出,考虑到西安市及周边地区受外来输入性污染占比达3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焦化、煤化工等领域,治理最主要的是解决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问题,联防联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未来西安市的煤控工作除了达到本地的煤控要求之外,还需激励西安市在汾渭平原的联防联控机制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汾渭平原 城市跨省域的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合作与交流。
此外,武汉、淄博等煤控研究项目示范城市不断加强煤炭消费的总量控制。武汉市通过实施重点用煤企业产能压减、高耗煤设施关停改造、燃煤禁燃区扩大、散煤综合治理和工业燃煤小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等控制措施,在2016~2018年间实现煤炭削减638万吨。淄博市通过积极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农村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加快“小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提高燃煤锅炉效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煤炭消费2856万吨,较2015年下降10%,提前完成山东省下达的煤控目标。
“为实现‘十三五’煤控目标,需要自下而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工作重点,在2019年和2020年深入地方推进煤控。”煤控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在会议上指出,山东、山西、河南及汾渭平原作为煤炭生产消费量大且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积极推进煤控政策落地实施,对标国际先进国家与地区,设立长期有效的、基于市场和政府指导目标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和标本兼治的方案,持续推动重点耗煤行业和散煤治理工作,助推地方能源、经济和社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