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智能煤矿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据了解,该标准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并组织起草。标准在研究和分析山西省煤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山西省煤矿煤炭生产技术条件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出了智能煤矿的架构和建设要求,具有较强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标准从智能煤矿架构、地质保障多个维度对山西的智能煤矿建设予以了规范,并对智能煤矿建设包含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标准指出,智能煤矿建设以信息系统(含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网络安全为保障,以数据平台为支撑,以地质保障、采掘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矿井安全、经营管理各个业务模块的智能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实现煤矿各要素和流程的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
资料显示,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实现煤矿开采、运输、通风、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
而对于煤矿的智能化建设,山西省也是早有布局。今年5月,山西省还发布了《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推动煤矿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基本实现采掘工作面无人(少人)操作、煤矿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各系统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并明确了2020年到2022年将推动10座智能化示范煤矿和50个智能化综采示范工作面建设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再次出台智能煤矿建设的相关标准或也不难理解。据介绍,标准的出台为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填补了山西省在此方面的标准空白,对山西省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