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锟斤拷业锟斤拷锟斤拷
政府新闻
行业新闻
联合会新闻
协会新闻
会员资讯
 
锟斤拷业锟斤拷锟斤拷
煤矿智能化建设需久久为功 智能化发展仍面临技术、人才和标准等多因素制约
作者:  发布时间:2020/7/30  点击量:1145 次  关闭

当创新席卷各个行业之时,能源行业的技术革命一直颇受关注。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也是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推动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在日前召开的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表达了其对于煤矿智能化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据了解,此次会议由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主办,旨在推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刘峰同时指出,煤矿智能化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任务,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处于示范培育阶段,仍然面临着技术、人才和标准等多因素的制约。






夯实“地基”与增强“内核”


成当前主要任务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吹响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号角。


《指导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除《指导意见》外,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等多项政策,推动煤矿的智能化发展。此外,山西、河南、内蒙古等主产煤省(区)也纷纷根据省内实际情况,发布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和意见。


“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处于示范培育阶段。”据刘峰介绍,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开始萌芽破土;“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煤矿智能化发展进入示范培育阶段;2025年至2030年,煤矿智能化发展将进入成熟阶段;2030年至2035年,煤矿智能化发展将进入再造提升阶段。


在刘峰看来,夯实“地基”与增强“内核”成为当前两大主要任务。其中“地基”是指以5G、工业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而“内核”则是指智能化生产技术与系统,应从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方面不断增强“内核”。






关键核心技术不足


成煤矿智能化发展难点






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之路并非坦途,其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梁嘉琨指出,通过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既有自信的基础,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具体来看,刘峰表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成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难点。我国煤炭领域智能化基础研究薄弱,行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足,试验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有技术应用受限也成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据了解,由于煤矿地下空间存在易燃易爆气体,且巷道狭长和机电设备众多,因此多数地面成熟技术必须加以改进或重新开发才能在井下应用。“以矿井5G应用为例,必须考虑与地面不同的上下行带宽要求,在现有地面设备基础上开发防爆基站和终端。”刘峰举例说到。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人才方面的问题。


据刘峰介绍,智能化人才培养涉及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多个学科,技术更新速度快,学科交叉跨度大,相关高校在师资力量、配套教材、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明显不足。而且行业企业尚不能满足高校在校生的实习和实践需要,影响着智能化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进度。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总量不足,高端数据科学家严重匮乏。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行业高等学校部分专业招生困难,煤矿采掘一线招工接替问题凸显。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严重影响着煤矿智能化的发展。”刘峰指出。


对此,梁嘉琨也强调:“要大力培养青年煤炭科技人才,科技工作者要自觉的投身基层、投身生产一线,从基层锻炼自己,锤炼意志和实践能力,要大力培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这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另外,智能化相关标准缺失成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堵点。可喜的是,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下,煤炭行业也开展了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时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研制工作也已在陆续启动中。






煤矿智能化建设


需“因矿施策、示范先行”






问题的出现并不能阻止前行的步伐。当然,煤矿的智能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久久为功方为上策。


对此,刘峰表示,多种模式并存是当前煤矿智能化的发展途径。如目前采煤工作面已经形成薄与极薄煤层智能综采、中厚煤层智能综采、厚煤层智能综采、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四种智能化开采模式。掘进工作面也正在开展多种新型设备的应用试验,未来必将形成多种智能掘进模式。


而对于煤矿智能化的建设方法,刘峰建议“因矿施策、示范先行”。


据了解,我国现有煤矿5200处左右,分布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煤矿的开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矿井规模和开采复杂程度也不同。尤其是老矿井的智能化改造,由于矿井基础条件不同,改造的难度和资金投入有着明显差别。


“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煤炭生产企业要做好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具体建设煤矿的条件特点,因矿施策,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工作,实现分散建设向集成化方向跨越。”刘峰表示。


刘峰总结道:“煤矿智能化建设将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真正扎根于行业土壤,使煤炭行业从传统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行业;彻底将煤炭人从危险复杂的井下环境中解放出来,能够体面的、心怀使命感和幸福感的工作,为煤炭工业源源不断的注入创新血液与活力。智能开采将为我们开启煤炭行业的新篇章。”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