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锟斤拷业锟斤拷锟斤拷
政府新闻
行业新闻
联合会新闻
协会新闻
会员资讯
 
锟斤拷业锟斤拷锟斤拷
变废为宝 挖潜增效——我国推进煤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20/8/17  点击量:1082 次  关闭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煤炭企业应当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对煤炭、煤共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水等实施协调开发和综合利用。由此可见国家对煤共伴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视。


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作为以固、液、气态形式共伴生于煤矿的资源,可对生态、人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而质量与效益的双提升则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矿企业对煤共伴生资源加以合理、妥善利用,也可将其变废为宝,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推进煤层气资源丰富地区开发



煤层气又被称为“煤矿瓦斯”,是赋存在煤层及煤系地层的烃类气体,是煤的气态共伴生矿产。煤层气的合理抽采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据自然资源部7月发布的《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19年度)》显示,2019年,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4.08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来自贵州水矿的文家坝煤层气区块。地面开发的煤层气产量为54.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探明煤层气田25个,累计生产煤层气244.78亿立方米。


今年1~6月,全国共生产煤层气4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增幅较前5月收窄1.8个百分点。山西是我国煤层气主要富集区。今年1~6月,山西省共生产煤层气3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增幅较前5月收窄2.7个百分点。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六十一条提出:国家采取扶持政策,鼓励煤层气(煤矿瓦斯)勘查开发利用,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当前,国家着力推进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已形成全面开发格局。


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晋城市位于“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核心区域,先后承建了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东区煤层气开发项目、沁水盆地煤层气郑庄区块产能建设项目、潘庄区块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今年,山西省将重点推动沁水、鄂东两大煤层气基地项目建设,力争产量增加约25亿立方米,达到90亿立方米,并经过连续3年的投资建设,到2022年实现产量200亿立方米的目标,建成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我国在大力推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快挖掘煤层气开发新区潜力。贵州、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省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查开发程度较低,近年来规模化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是这些省区发展煤层气产业的着力点。


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素有“江南煤海”之称,但贵州煤层气产业起步较晚,煤层气资源潜力尚待挖掘。贵州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12月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开展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开采利用。为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贵州省又在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贵州省于2019年4月颁发全省首张煤层气勘查许可证。今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5年)》,提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应积极开展“三区联动”瓦斯综合治理。贵州省能源局以新田煤矿作为示范区,推广应用“三区联动”煤层瓦斯抽采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表示,从资源量上来讲,中国具备产业化、规模化开发煤层气的潜力,但过去10年的煤层气规模化发展之路进展缓慢,低于国家预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矿权管理问题,煤层气与煤炭相伴而生,而煤炭和煤层气属于不同的资源矿种,且由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管理,在矿权上存在重叠。二是开发成本的问题,煤层气的开发成本普遍高于常规气和其他类型的非常规气,部分企业即便掌握了矿权,勘探力度也不大。而由于缺少矿权流转的要求,导致这部分矿权也无法由其他企业进行勘探投入。三是技术问题,煤层气的开采技术要求高,且不同地区和赋存条件的煤层气开发技术难以完全复制,而目前成熟的相关技术仅针对若干盆地,其他地区适用技术的研发仍比较缓慢。


王建良总结,实现统一的矿权管理与流转体制,研发适用技术,在市场价格低迷情况下,通过技术和增加补贴等方式来改善经济性,都将有助于煤层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深入挖掘煤矸石、矿井水附加价值



煤矸石是在煤矿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弃物。我国煤矿排矸量约占煤炭开采量的8%~20%。煤矸石露天堆放易发生自燃现象,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将污染大气。而综合利用煤矸石,将其用于充填塌陷区、发电、制作建筑原料,则可体现其附加价值,变废为宝。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12月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发展目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左右。日后,煤炭行业发展必将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约束作用,推动煤炭高质量开采与利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于今年8月研究提出《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十四五”末,煤矸石利用与达标排放率100%。


煤矿开采过程中易出现坍塌的现象,将采掘产生的煤矸石进行破碎处理后可回填至塌陷部分。煤矸石也可作为堤坝、沉陷公路的填充物。多地升级技术,利用煤矸石对塌陷填充进行了探索尝试。


今年4月,山西省首个煤矸石返井充填开采综采工作面在西山煤电集团东曲煤矿建成。煤矸石返井充填开采工作面建成投产后,将实现现有煤矸石全部返井充填,逐步创建地面不见矸石山、无矸石外排的生态开采示范矿井。截至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有18对矿井开展充填开采,累计完成充采产量930多万吨,充填矸石1050多万吨,减少塌陷地面积4.5万亩。


煤矸石属于低热值燃料,通过沸腾炉燃烧可进行供暖或发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19年10月印发《关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煤电联营工作的通知》,提出电力企业应积极利用矿区中煤、煤泥以及具有一定发热量的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资源,充分发挥运距短、储存成本低、发电成本低等优势,统筹考虑建厂条件、电力市场、供暖供热、本地环境和水资源支撑能力等诸多有利因素,优先安排低热值煤综合利用电厂。


陕西华电瑶池发电有限公司燃料管理部主任杨雪梅认为,利用煤矸石作为燃料进行发电,极大程度解决了堆放煤矸石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降低了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目前,国内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成熟和更高科技含量、附加值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应优化燃煤掺配管理,调整燃供结构、细化掺配掺烧方案,狠抓燃煤规范化管理,突出做好燃煤掺烧掺配降低发电成本,充分发挥循环流化床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煤矸石发电力度。


煤矸石可大量代替粘土制砖、制水泥,有利于保护耕地。煤矸石本身就含有可燃物质,烧砖时可节省煤炭等燃料的消耗。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省积极推广煤矸石等工业固废应用于建材领域。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今年4月印发《山西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广煤矸石、粉煤灰制新型建材。


矿井水是煤炭资源开采产生的液态伴生资源。我国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采掘产生的矿井水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矿井水若直接排放,是对水资源巨大浪费,也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兖煤万福能源有限公司在矿井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实施矿井水余热循环利用工程,此项工程在山东省内尚属首例。该工程充分利用了万福能源高温矿井水,提取其热量用于企业采暖及洗浴加热,其供热能力相当于1台10吨燃煤锅炉。


煤炭产出大省多位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矿井水的循环利用对于这些地区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煤炭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经过处理的矿井水使用于生产、生活用水,有助于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抽采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葛泉矿党委今年以来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多次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地面矸石山、储煤场等地点开展环境清理活动。图为该矿党员服务队深入到矸石山清理区域。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