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是当前山西省实现能源转型发展的重点目标。自2019年山西省启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山西省将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的着力点持续探索,在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验田”上努力耕耘。
山西省是煤成气资源富集地区(煤成气主要包括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等)。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优化煤成气产业发展方式是山西省能源革命的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山西省对于煤成气增储上产及勘查开采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不断摸索,通过充分挖掘煤成气资源利用潜力,深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打造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20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会议强调,山西要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早在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对于山西省能源发展提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等要求。《试点意见》是国家对山西能源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2019年9月,山西省召开了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动员部署大会,正式启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深入贯彻《试点意见》,山西省推出了15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举措,其中包括改革煤层气管理体制,促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
《202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2020年工作安排提出“煤成气产业实施三年滚动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增储上产”“扎实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三气“综合开发”。
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优势最为显著。据山西省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山西煤层气地面开发和利用量稳步增长,煤层气产量71.4亿立方米,增长26.4%;利用量66.1亿立方米,增长29.6%。
今年4月,山西省煤成气增储上产三年行动大会战启动会在沁水县召开。今年,山西省将重点推动沁水、鄂东两大煤成气基地项目建设、稳产增产,力争产量增加约25亿立方米、达到90亿立方米,并经过连续3年的投资建设,到2022年实现产量200亿立方米的目标,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以技术革新促产业升级
10月,山西临汾延6—10—42井和延6—12—46井场两口煤层气井经过高效压裂后持续放喷,标志着胜利油田煤层气井高效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中国石化临汾煤层气分公司所属煤层气藏为低压、低渗、深层煤层气,该公司委托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所开展煤层气藏储层改造攻关研究和压裂设计及现场技术服务等工作,开展了煤层气藏高效压裂技术优化论证,顺利完成2口井的压裂施工。除沁水煤田外,山西省大部分地域的煤层具有松软低渗透、煤层埋藏深等特点,钻井成功率低,煤层气开发难度大,技术创新是突破煤层气效益开发瓶颈的关键。
山西省科技厅发布的山西省2020年度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指南,提出“煤层气领域,通过5个重点攻关方向,突破制约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智能的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探采用技术”。
山西省还通过打造技术装备基地,促进技术攻关。8月,作为山西能源革命大型配套产业建设之一的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首个高端钻机生产项目在晋城落成。该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重点研发生产煤层气高精尖勘探装备、定向钻机、智能化排采系统装备等。今年6月,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煤成气增储上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强化煤成气增储上产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充分支持煤成气产业化技术和示范应用攻关项目、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等加快建设。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认为,山西省设立的煤成气专项资金实际上针对了省内所有非常规天然气,当然从资源富集量来说,收益最大的将会是煤层气。从文件内容来看,该专项资金全部针对增量,即只对新增的储量和新增的产量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方式更为直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积极性。同时,此次专项资金还可用于技术攻关研究,有利于破解技术困境。因此,专项资金能够对煤层气开采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实现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但对矿权等管理问题尚没有涉及。
深入推进勘查开采管理改革
9月30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对山西中阳桃园南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矿权转让进行公示。公示显示,2019年7月山西中阳桃园南山煤业有限公司挂牌转让采矿权,山西中阳华润联盛南山煤业有限公司竞得该采矿权。2019年7月30日签订转让合同。
改革煤层气管理体制是山西省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山西省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畅通煤层气勘探开发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为煤层气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不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于勘查开采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两”,即“两个促进”“两个加快”“两个提高”“两个限期”。“四个两”意在强力促进“企业加大投资”与“矿区强化保障”,着力聚焦“加快资源开发”和“加快基地建设”,大幅提高“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和“勘查开采透明度”,率先实施“限制勘查年限”加“限期完成转采”。
针对煤成气项目审批存在涉及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多、项目审批周期仍然过长等问题,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于2020年4月印发《山西省煤成气开采项目审批流程(试行)》(以下简称《流程(试行)》),推动煤成气高质量勘探开发。
对于山西省今年以来进行的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委会主任委员吴建光表示,通过这些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可以促进矿权流转率,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矿权人加大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与《流程(试行)》针对煤层气项目审批环节,均明确提出了简化矿业权审批、压缩审批时限的核心要求,对于理顺煤层气开采管理体制具有积极意义。
《办法》提出了“延长探矿权登记年限”“取消‘试采报批’”“环境影响、泉域水资源评价不再作为采矿登记的前置条件”“推进煤层气项目进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审批、落实多个部门并联审批”等管理举措。《流程(试行)》对于审批管理的优化则主要体现在全省市县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后,大多数审批事项可在市县审批局实现高效办理,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在开发生产前期全面推行政府前置服务,完成10类区域评估,极大地简化了后续审批事项办理。通过推行“承诺制+并联审批”和联合验收,大幅压缩审批时限。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山西省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已持续多年,但尚需实现更高效、优质的利用。2016年,山西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山西省在近年来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矿业权等问题尚待解决。山西省今年以来不断深化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煤层气有序开采并对煤层气资源开发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山西省正致力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能源消费方式朝着更加清洁化的方向发展。如果山西省能够更好地将煤层气利用起来,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均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