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锟斤拷业锟斤拷锟斤拷
政府新闻
行业新闻
联合会新闻
协会新闻
会员资讯
 
锟斤拷业锟斤拷锟斤拷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可控 结构逐步优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6  点击量:894 次  关闭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编写的《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于10月31日发布。《报告》对于我国推动能源革命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10年能源革命前景,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总结过去: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87.1%






“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减少煤炭消费,稳定油气供应,大幅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持续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革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能源消费总量方面,《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8.6亿吨标准煤,较2015年增加5.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达2.9%,较“十二五”年均增速下降0.8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结构方面,《报告》显示,2019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约为57.7%,比2015年下降6个百分点;石油约占18.9%,较2015年略高0.6个百分点;天然气约占8.1%,提高2.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约占15.3%,提高3.2个百分点。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成效良好。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87.1%(以2015年价格计算,约为0.55吨标准煤/万元),能效实现稳步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有望实现。重点高耗能领域,主要高耗能产品的能效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节能优先理念日益受到我国重视,全民节约意识初步树立。我国积极倡导生活方式简约适度,着力推进绿色消费。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能源领域循环发展。


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完善,能源生产总量、煤炭产量、电力装机规模及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适应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的能源系统基本形成,能源生产供应布局逐渐完善。


我国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利用水平提升,非化石能源较快发展。


煤炭领域,《报告》显示,2014~2019年我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3000万千瓦以上,建成14个大型煤炭现代化生产基地(产量之和占比达90%)。


非化石能源领域,《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我国总装机的4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7.9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9.5%


“十三五”时期,全国统一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智慧能源生产体系建设有序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能源调峰储备体系初步建成。能源生产与现代信息领域深度融合,智慧能源生产系统建设初见成效。


我国扎实推进能源科技和装备创新突破,带动能源及相关产业升级。先进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不断创新,绿色能源技术实现大规模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加速融合,推动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步伐加快。突破性技术催生新产业快速成长,新型商业模式和新业态陆续出现。


我国扎实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现代能源治理体系初具雏形。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国能源市场垄断局面出现积极变化,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能源商品属性开始回归,逐步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能源治理方面,能源“放管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监管机制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扎实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对于全球能源治理参与程度加深,多边和双边能源国际合作逐步深入。我国参与多边合作机制30余项,与国际能源署(IEA)、国际能源论坛(IEF)及国际能源宪章(IEC)等多边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建立双边合作机制50余项,搭建了中国—欧盟对话机制及中欧能源合作平台、中国—欧佩克高级别能源对话机制,定期召开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工作组会议、中国—瑞士能源工作组会议、中国—瑞典能源工作组会议等。


此外,我国高水平开放格局初步显现,能源进口通道逐步完善。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成效,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以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国际和区域组织新建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近40项,签署能源合作文件100余份。






展望未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升级,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30年达峰






《报告》对我国能源革命未来十年进行了展望。《报告》点明,我国将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国际合作。


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升级,新型能源消费模式逐渐形成。《报告》预测,至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持续放缓,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30年前达峰。能源消费持续升级,一体化消费新模式日渐成熟,能源消费者逐步向产消者转变,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


能源供给结构与布局更趋合理,应急调峰储备能力大为改善,智慧能源生产系统有序建设。《报告》点明,未来应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结构,加大力度发展绿色能源。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能源应急调峰储备能力。推动能源供应集成优化,加快构建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生产系统。


能源技术领域涌现更多自主性创新,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报告》点明,未来应强化重大科技专项支撑,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国产化、自主化。推进建立中国先进适用标准,尽快建立新一代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创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成为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能源体制革命持续深化,力争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报告》点明,未来应创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加快全国电力、油气等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建设。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强化财税政策对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作用。强化能源法制与监管体系建设,创建高效能源治理体系。


能源国际合作围绕共建共商共享结出更多硕果,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更加合理,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国家能源安全得到保障。《报告》点明,未来应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全球气候治理,注重形成更加务实多元的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全面推动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注重实现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能源和油气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注重区域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