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锟斤拷员锟斤拷讯
政府新闻
行业新闻
联合会新闻
协会新闻
会员资讯
 
锟斤拷员锟斤拷讯
嬗变 化“吨”为“克”的艺术 ——潞安现代煤化工发展纪实
作者:文 赵衍东 孔静 常嫦 佳琪  发布时间:2018/12/26  点击量:1679 次  关闭

说起潞安的煤化工,许多老一辈潞安人便会想起曾经的民爆、焦化、煤气等诸多项目;而要谈起潞安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集团正在大力发展的煤制油等现代煤基清洁能源项目——从传统煤化工到现代煤化工,这些都源于集团在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步。也正是因为不断技术的突破,改革开放初期煤化工尚处于蹒跚学步的潞安集团,如今已逐渐成长为国内现代煤化工的明星企业。
几十年砥砺奋进,无数的潞安煤化工人孜孜以求,在现代煤化工等领域披荆斩棘,用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支撑产业大步向前。这在高端精细化学产品的生产中便是最好的体现。
转型:未雨绸缪谋划产业升级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的整体趋势是节节攀升,而我国的能源储备和能源消费情况却是“富煤穷油”和“以煤为主”。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的我国,正面临着从高碳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巨大挑战。
奔跑在转型跨越发展道路上的潞安集团,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重任。在煤基合成油的先行先试中,潞安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5年5月,潞安集团在参加煤基合成油项目国家级招标中,凭借独特的优势一举中标,使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落户潞安。2006年2月,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正式奠基开工。这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第一个项目,也是通过国家级项目招标确定的国内第一个间接液化煤基合成油示范工厂。“这种工艺就是煤经过气化先制成煤气,再净化去除杂质,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合成,得到组成单一的直链烃混合物。”现任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贤贤表示,“用费托法生成的烷烃、烯烃混合物,再延伸产出柴油、汽油或者石脑油,只是其中一个方向。”
2008年12月22日,示范厂产出全国第一桶钴基煤基合成油;2009年8月,铁基浆态床生产出合格油品,使潞安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钴基、铁基两种催化剂进行煤制油的企业。也就在同时,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煤基合成油的产业化,成立了由省长挂帅、相关厅局负责人组成的“煤基合成油产业化领导组”,积极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
“从挖下第一铲奠基土,到成功产出第一桶真正意义上的煤制油,我们仅仅用了22个月的时间——这在现代煤化工乃至化工工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是全国首个煤制油项目,既无技术标准,也无成熟经验和人才队伍,我们全部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有环节都得靠自己去一点点摸索,虽然中间我们走了一些弯路,但是这些却为潞安之后要走高精尖的煤基精细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回忆当时潞安煤制油项目建设时,时任集团副总经理的刘斌不无感慨地给记者讲述当时的艰辛与不易。
然而,在生产出中国第一桶煤基合成油后,市场及产业形势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石化企业竞争压力大,制造成本高。煤炭企业就算生产出的油品质量再高,也卖不出高价格,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国内几家煤炭企业相继发展煤制油产业,煤制油领域进入新一轮竞争。将来的出路在哪里?潞安的煤基合成油之路怎么走?如何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迈进?艰难的形势倒逼企业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通过掌握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来掌控市场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将煤基合成油品作为中间产品,继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我们合成出来的烷烃、烯烃混合物是一种无硫、无氮、无重金属、无芳烃、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的生产高端化学品的原料,其生产高端化学品后的边角下料混合以后再用来生产清洁柴油、石脑油。但要是把这个混合物定位为燃料,既是一种极大地资源浪费,同时也与潞安制定的转型之路南辕北辙。当时,有位工程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好比是把虫草、人参、燕窝和土豆、萝卜、白菜等烩了一锅大烩菜,卖了个白菜价,然后拿去喂猪了,真的是太可惜了’。”在介绍当时市场倒逼企业创新时,刘斌用这个故事告诉记者。“另外,与陕北、新疆、内蒙等地的煤化工企业相比,潞安在发展煤制油项目上存在着煤价高、难气化等不利因素,与领域内其他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为了解决原料成本过高这一煤制油项目的主要矛盾,从2012年开始,潞安集团先后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合作,利用现有年产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作为试验基地,走上了产业升级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集团成功采用化学合成工艺(费托法)进行煤炭转化,钴基和铁基催化剂及反应器技术达到国际前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863、973高新项目在产业化生产上得到成功验证,成为产学研用结合的典范,具备了生产高档油品的先决条件。
依托丰富的下组高硫煤资源和相对低廉的成本,煤基合成油多联产项目可以使矿井的可开采储量翻一倍,盘活资源枯竭的老矿井,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此外,煤化工产品除了高品质柴油外,还包括石脑油、高熔点F-T蜡、润滑油基础油、合成氨、尿素、硫磺等。可以说,集团的煤基合成油及化学品多联产示范工程实现了煤炭的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排放。国家相关领导在视察潞安煤炭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时,称赞潞安“把‘臭煤’变成了‘香煤’,把废料变成了原料,把废品变成了产品,把宝藏变成了宝物,展示了潞安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巨大魅力”。
跨越:从1.0版迈向2.0版
2010年12月,山西被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后,潞安集团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国企10个省级转型综改试验区企业,集团的180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综改试验区的标杆项目和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工业领域的首个重大标杆项目,这为潞安“十二五”的开端布局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11年2月,集团成立了“潞安集团540万吨/年煤基合成油产业化项目筹备处”,具体负责180项目的组织实施。
“煤制油2.0版本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依靠创新驱动。集团180项目是潞安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构建现代煤化工体系的重要支撑,这关乎着潞安的前途命运。2011年11月10日项目启动后,我们从选址、设计、论证到预可研,组织了多次调研、多方论证,并委托具有权威的石化规划院,组织聘请专家完成了评估修正。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攻克了许多难题,扫清了技术障碍,于2012年7月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路条。”在回忆当时项目的初建工作时,潞安化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时任集团540项目筹备处处长的李卫东这样说到。“前期工作中,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潞安煤具有高灰熔点、低硅铝比的特点。多次专家论证会上,气化专家都认为潞安煤不能气化,国内尚无前例。然而,潞安人用不屈不挠的执着拼搏精神,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自己的技术方案,攻克了气化技术难题。”
2013年元旦,项目尚处在总体设计阶段,为了能按时完成建设,集团发出了提前开工的命令。
“清楚地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室外温度能达到-32℃。第一个要开建的就是大件制造厂房,这样的厂房在常态下需要8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我们采取基础用电热毯、搭建帐篷、生火炉等多种措施连续作业,在冬天极寒条件下仅用2个月时间成功完成了厂房建设,为项目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经过科学部署、精心安排,多点多面平行作业、连续工作,用5个月时间便完成正常要10个月才能完成的2个最大的核心装备——FT反应器的制造吊装工作,感觉真是将‘只争朝夕’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180项目厂区中的大件制造厂房内,李卫东不无感慨地向记者介绍到。
不过,在国家严控煤化工投资建设的大背景下,虽然180项目于2013年2月便破土动工,并于2015年10月项目主体建设完成,但是直至2016年3月该项目才最终获得国家环保部环评批复,当年11月得到国家发改委发文核准项目,前后已近四年时间,其中坎坷可想而知。
“潞安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生产为主业,在煤矿领域的建设、技术、管理等方面都是驾轻就熟。但真正的现代煤化工领域对潞安来说还是富有极大的挑战性,其涉及面之广、技术专业性之强、各种关系之复杂等因素,相较于煤炭行业,若不是亲身经历,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说起项目建设的坎坷,李卫东这样感叹道。
然而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没有过硬的游泳技能必然被会整个时代所淘汰。为更好推进项目建设,集团于2014年联合旗下潞安环能、余吾煤业等子公司组建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主抓180项目。另外,集团在180项目推进上,也积极拓展“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如项目引进了新加坡盛科公司、美国AP公司,以及国内央企中节能公司等专业化合作团队,由合作公司投资运营并实行股权多元化,实行总包负责制大缩短建设工期。“股权多元化,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头戏。谁的功夫做得足、转身快,谁就将成为赢家。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省时省力,甚至更省钱,最重要的是效果好,这就是股权多元化的魅力。”
转型发展,关键是项目,根本是产品。在潞安人努力下,2017年12月31日,集团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产出合格产品汇报会召开,宣告该项目正式建成投产。“为了实现气化炉一次开车成功,我们用‘好人’加‘能人’的标准,于2013年从集团各处抽调了一支200人的团队,在全国6、7个培训点同步进行理论加实操的培训,在提升开车团队整体素质的同时,依靠经验摸索,先后解决了300多项各系统间的瓶颈问题。”在接受采访时,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时任180项目开车总指挥马军祥介绍到。
六年磨一剑,180项目打通全部工艺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意味着集团现代煤化工正式迈入“180时代”。正如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晋平所言:“以高端化、低碳化、国际化和循环型、创新型、效益型为发展路径,我们建成铁基、钴基合成油品和精细化学品的架构,实现煤炭资源价值最大化,环境效率最优化的多赢经济发展模式,为山西煤炭综改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
“什么是煤制油产业2.0版?和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相比,首先是它的规模更大;二是它的产品更加多元;三是它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装备技术,实现了工艺装备现代化,废弃物资源化、零排放;四是它不仅仅只是出了‘油’,更重要的是出了新技术、出了新产品、出了新标准,出了新效益,为集团现代煤化工产业培养了一大批80后的优秀人才,创新了一套煤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在采访中,刘斌向记者解释了集团2.0版煤制油产业的关键特点。
目前,作为煤制油2.0版的180项目,集团不仅突破和掌握新型煤化工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产品从传统燃料油升级扩展为高端蜡、碳氢环保溶剂、特种燃料、润滑油基础油、专属化学品等五大类,47个品种,260个牌号的煤基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系列,产品附加值增加了2-5倍。把煤从“按吨卖”变为“按滴卖”、“按克卖”,五条产业路径让集团实现了由黑向绿更像彩色的经济转型,做到了“好煤卖上好价钱,劣煤转化好资源”,进一步延伸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煤炭开采利用的生命周期。
筑梦:大手笔勾勒潞安“大化工”蓝图
随着集团化工的迅速“崛起”,集团旗下资产格局也发生明显变化,煤化工产业更加凸显,集团已经成为山西省国企国资改革中首先迎来“集团大变局”的山西省属重点煤企。
2018年02月28日,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在长治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在挂牌仪式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晋平指出,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的成立正当其时,在“天时”方面,该公司的成立是潞安集团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贯彻国务院42号文件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潞安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大改革。在“地利”方面,长治市获批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公司落户长治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叠加,将为新公司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在“人和”方面,潞安在培育发展新型高端现代煤化工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走出了五条高端精细化学品开发路径,多个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以建设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龙头,构建了“一中心七平台五基地”高端开放创新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煤化工人才。
李晋平强调指出,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要乘势而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着力构建“三区布局”:核心区,深度融入长治建设国家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拓展区,放眼全省进行布局,采用“技术输出、合作改造、产品包销、集中加工”的基本合作模式,分步改造省内煤化工项目;战略区,依托技术输出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同南非萨索尔等公司对标,全方位推动战略合作国际化、股权合作国际化、资本运营国际化、技术合作国际化、市场开发国际化和人才培育国际化。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争取到“十三五”末“十四五”初期,实现成功上市;到“十四五”末,化工板块在潞安集团实体经济规模中占比进一步提升,煤炭动能持续转化为化工新动能,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工、材料化学、技术输出占产业主导,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新型高端化工企业。
李晋平要求,要以崇高的责任使命、扎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推进内部整合重组,完善资产治理架构,尽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提升质量品牌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为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李晋平希望,新公司立足新起点、树立新理念、建立新体制、构建新平台、打造新模式,实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新型高端化工企业,在我省“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下浓墨重彩的“潞安篇章”。
“潞安化工有限公司由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煤基合成油公司、天脊集团、太行润滑油公司等煤化工及关联企业国有股权组成,今后,我们将致力于‘三个转变’,即打造百万吨级精细化学品及全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实现传统低端基础燃料向高端特性材料、特种燃料、高端油料转变,传统基础原料向高端精细化学品、高端新型材料转变,传统、低端煤化工向新型现代高端煤化工转变。”集团副总经理、潞安化工公司总经理刘俊义介绍到。
40年,中国发展的列车的不断提速,潞安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在“石圪节”精神的引领下,潞安正描绘着大化工的春天。
(文 赵衍东 孔静 常嫦 佳琪)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