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锟斤拷员锟斤拷讯
政府新闻
行业新闻
联合会新闻
协会新闻
会员资讯
 
锟斤拷员锟斤拷讯
大国央企力挽狂澜 危急关头修复南极“雪龙”号
作者: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张璐 王琪  发布时间:2019/3/21  点击量:1726 次  关闭

北京时间119日上午1047分,正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船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时,受海上突起浓雾的影响,在极低的能见度下意外与冰山相碰。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船艏桅杆瞬间断裂,甲板上霎时堆满约400立方米的冰雪,总重达到250吨,所幸船上无人员受伤。经过随船工作人员的周密检查,在完成冰雪清理工作后,“雪龙”号调整了原定的科考计划,“盲行”数千里前往长城站对船艏受损部分进行进一步抢修。

临危受命  扛起央企的责任担当

据驻守长城站正在进行输油管线维护的EPC项目负责人曲迎群介绍,此次修复任务急需一名能够设计精准吊装方案的技术人员和数名焊接经验丰富的电焊人员,整个长城站仅有中化二建这一支队伍符合条件——曲迎群同志曾出具280吨气化炉成熟的吊装方案,另几名焊接人员都具备国家级焊接水准,行业内赫赫有名。所以,“雪龙”号在抵达长城站之前,他们就接到了极地中心的通知,有可能接手船艏桅杆的修复任务,要在不延误原有项目工期的前提下,抢抓机遇、分秒必争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中化二建这支铁军在“雪龙”号靠岸之前便做好了万全准备,以应对船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材料奇缺  调度资源创造条件完成任务

124日下午五点,风尘仆仆的“雪龙”号一路颠簸到达长城站,在船还没有停稳的情况下,中化二建的6名队员为了赶抢修时间,在极地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乘小艇靠近船体附近,查看“雪龙”号受损情况。从情况查看到顺利登船,仅用了25分钟。6名队员携重达125公斤的焊条和8跟长达6米、直径89毫米的钢管运上甲板,为立桅杆做好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登船后才发现施工所需的材料奇缺、设备远远无法满足吊装需要,于是经过集思广益,极地中心负责人决定将“雪龙”号驶入正在建站的巴西站,以期调度到钢材、脚手架等必备材料。

经过一天的周密准备,经过双方的有效沟通,巴西站同意尽最大努力筹集所需材料,但即便如此,供应量仍无法满足需求。曲迎群带领整个团队再一次详细查看了船只受损情况,连夜商讨制定出两套符合现场实际的桅杆起立方案。

攻坚克难  以非常之力竖起“雪龙”脊梁

在常人看来,区区一根断裂的9米桅杆,要竖起来并非难事,但是对于纯靠人力来完成吊装起杆的这支队伍而言却是困难重重。6名队员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辅助之下,根据现场情况设立最佳支吊点,另外搭建脚手架,以倒链相配合,一寸寸将重约4吨的桅杆不可思议地立了起来。接下来面临的终极挑战便是庞大的焊接工作量。修复之后的“雪龙”在回国途中还要再一次经历可怕的西风带,所以焊接质量、焊缝强度不仅要抵抗高达12级的大风,还要能扛得住10米高的海浪对于桅杆的冲击力道,在仅有的2天之内完成50公斤焊条的焊接任务,从数量和质量上,无疑考验着6名队员的精湛技艺。

128日傍晚,映着隐隐绰绰的阳光,每位队员的脸上都被余晖氲上一层朦胧的暖色,巨大的桅杆在6名队员的努力下,终于威风凛凛地重新竖起在甲板上,“雪龙”号再一次挺起了她高耸的脊梁,骄傲地矗立在世界的南端。船舱中的许多科考人员都迎了出来,爆发出阵阵掌声,为这6名队员而鼓掌,为大国央企这份娴熟的技艺和沉稳的担当而欢呼。

次日,“雪龙”号桅杆经过最后的检验,已完全恢复功能,艏桅灯和锚灯也进行了功能性修复,顺利起锚离开长城站,开启下一段科考之旅。五天四夜,在南极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船艏修复这一艰巨任务堪称奇迹,中化二建的这支铁军队伍,点亮了一代青年人的报国之志,也点亮了一个时代赋予央企的使命担当。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