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化肥与甲醇
现代煤化工
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
化肥与甲醇
氯碱
焦化
化工装备制造
其他
 
化肥与甲醇
三条路径化解肥料过剩产能
作者:刘全昌  来源于: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7/10/26  点击量:2149 次  关闭

编者按:由中国化工报社、金正大集团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组织、以中国肥料产业升级之路——大联合大发展为主题的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于今年326日启动,目前已近尾声。调研组先后走进江苏、安徽、湖北、山东、云南、贵州、青海、河北、河南、黑龙江、广东、宁夏、山西、北京等省区市的30余家肥料骨干企业,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国近100家肥料生产企业、150家肥料流通经销商和种植大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基本实现了我国肥料完整产业链和样本企业的全覆盖。调研以第三方立场及视角,针对业内代表性肥料企业正在开展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发掘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听取了企业的呼声和诉求。

这是首次针对肥料行业供给侧改革开展的大规模、全方位产业调研活动。在调研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本报特推出一组专题报道,就化解过剩产能、肥料产业链联合协作、土壤改良修复、新型肥料推广应用、国际产能合作等10个产业焦点问题进行调研回放和深度思考,以期为深入推进肥料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供过于求 发展受限

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三农政策利好推动,我国化肥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但过程中也有一些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造成了后来的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问题。资料显示,2000~2015年,我国化肥产量年均增长6%,而同期化肥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3.9%,需求增速远低于化肥产能和产量增速。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磷肥总产能2470万吨(折纯),当年表观消费量1206万吨(折纯),表观产能利用率仅49.7%。而与此同时,磷肥出口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磷复肥出口量仅469.9万吨,同比下降18.7%。摩洛哥、俄罗斯、沙特等国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仍在扩张产能,预计今后5年间,非洲地区磷复肥产能将增长近30%;沙特磷复肥产能将增长近100%

氮肥领域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尿素上。2016年中国尿素年产能8200万吨,而国内尿素的工农业需求仅为5700万吨,过剩2500万吨。我国尿素生产的原料以煤炭为主,而国际上多数以廉价的天然气为原料,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极大地增厚天然气资源,我国尿素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劣势愈加明显,通过出口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口尿素887.1万吨,同比下降35.5%;今年1~7月,全国尿素出口量仅为308万吨,同比下滑46.7%

钾肥方面,目前我国钾肥年产能近1300万吨,钾肥自给率超过60%,表面看似乎产能不足。但事实上,全球钾肥产能利用率仅60%~70%,供过于求,钾肥价格处于近10年历史低位。受此影响,国内钾肥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经营状况堪忧,2016年全行业亏损面超过1/3。此外,我国境外钾肥项目达30多个,总年产能1000多万吨。受市场低迷、资金短缺等影响,实际年产能不足200万吨,海外钾肥项目出现大面积撂荒,钾肥产业走出去进程严重受阻。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肥料行业的产能过剩,突出表现为基础化肥品种严重过剩、增值高效的新型肥料严重不足。肥料过量使用、利用率偏低,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其中氮肥利用率仅为35%左右,磷肥利用率更低。这种粗放式、同质化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使化肥产业陷入效益下滑、大面积亏损的险境,也使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趋紧张,制约了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调研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肥料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国内粮价低、肥料需求不振的问题短期难以逆转。一方面,肥料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带来的需求天花板效应正在显现,2016年首次出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肥料消费量负增长,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和强化。另一方面,美国和中东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其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国内肥料不仅出口更加艰难,后期甚至可能面临国外产品大局入侵的风险。由这两点决定: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问题,不可能自行消解,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主动地化解传统化肥的产能过剩矛盾,争取供给侧改革的最大胜利。

业内人士反映,化解化肥产能过剩矛盾,从理论上来说有三条路径: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持续升级一批产能,走出去一批先进产能。近年来,业内骨干企业也基本是沿着这三个方向,扎实推进产能结构调整。

 

路径之一 淘汰落后

调研组走访发现,目前有竞争力的肥料企业都在尽早、主动地淘汰自身落后技术和生产装置,一些持续亏损的装置也被及时关停。

从小氮肥起家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年产150万吨总氨、150万吨尿素、60万吨甲醇的庞大产能,成为由小氮肥向大氮肥发展的旗帜和标杆企业。面对肥料供给侧改革大潮,昊源化工确立了优肥扩化的双措并举战略,实现主业强盛、多元发展。这其中,兴建阜阳煤基产业园和老厂区搬迁,是昊源化工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引擎。公司将其作为一次重新定位、重新发牌的机遇,新生产线和厂区全部采用最先进技术,搬迁过去后,比别的企业要先进10~20年。

集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工业服务业等五大业务板块于一体的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每一类产品规模在行业内都不是很大,但品质、技术、成本等富有特色,实现了每一类产品都盈利的卓越成绩,而且销售毛利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湖北三宁不断审视比较优势,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近年来共关停4个产能过剩项目。其中,2016年底,湖北三宁子公司宜昌田田化工公司正式关停。田田化工年均利税达到2800万元,是一家生产经营良好的企业,但与居民点距离较近。田田化工主动关停,是三宁公司主动顺应国家长江大保护和湖北省、宜昌市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的决策部署做出的决定。田田化工关停后计划搬迁进入姚家港化工园升级改造,实施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调整,转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此外,湖北三宁还淘汰了碳铵、普钙等产品和年产能为12万吨的合成氨、30万吨的硫铁矿制酸等落后低效装置,与此同时,上马了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和60万吨硝硫基复合肥项目,促进了化肥向化工、传统肥料向高端复合肥的双向转型。

山东鲁西化工集团的化肥板块一度占整个集团比重的90%。产能规模大也让企业面临着库存大、产品成本与销售价格难以匹配、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品种不齐全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鲁西集团在201012月实现了第三化肥厂全面转型;20164月,一厂、四厂实现全面停产;20169月,第二化肥厂全面停产。目前,化肥在鲁西集团所占比重已降至不足20%,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崛起。

河北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闭了沃原分公司年产55万吨尿素装置。该装置2016年度总资产达7.94亿元,营业收入2.59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87亿元。尿素市场持续低迷,相对于国内煤头尿素装置,该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装置成本较高,竞争力低下,沧州大化决定对低效产能予以全面停产淘汰。

此外,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原料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降低综合能耗,建设烟煤水煤浆气化装置,同时淘汰无烟煤为原料的固定床气化炉。

路径之二 产能升级

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是氮肥行业一个产能升级的突出典型。该公司50多年来牢牢定位在合成氨与尿素这个狭窄的领域,着力做精做细做深。在技术创新方面快人一步、高人一筹,领先行业10年左右时间研发应用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把技术改造做到极致,尤其是节能减排和循环化改造。抓好环保设施,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在当前快速升级的环保风暴中赢得了主动。多年以前灵谷化工就淘汰了固定床制合成氨的小氮肥装置,当前使用的主力粉煤加压连续气化、大型空分、低温甲醇洗、低压氨合成、动力透平驱动等先进工艺技术,都具有行业领先水平,企业在生产规模、原料线路、动力结构、气化效率、环境保护、成本效益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转型升级。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则有一个管理理念:制造业价值创造的每一个链条必须力求做到行业最优,企业不允许存在专业管理的短板。为此,华鲁恒升经常派人到业内优秀企业取经,对照行业先进水平建立详细的对标标杆,认真查找短板和瓶颈问题,瞄准行业前三名制定赶超目标、计划和措施,集聚各种资源对标进步、持续升级,不断增强竞争优势。2016年,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运行条件、实施技术改造和精益化生产管理,全年降本增效4亿元。华鲁恒升尿素、DMF、醋酸等主要产品成本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以上,以尿素为例,2016年市场价格降到1200(吨价)以下,在许多企业大幅亏损、被迫停产的情况下,华鲁恒升依然能保持可观的利润。

应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和迫切的安全环保形势,湖北宜化集团也正在推进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将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对传统小化肥工艺升级换代。项目计划投资28亿元,实施传统合成氨工艺改造和氨醇精细化产业链建设,采用世界领先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等温变换技术、德国林德脱硫脱碳技术、瑞士卡萨利公司低压合成技术等,建成后的装置工艺先进、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环保性能优越,可使合成氨煤耗从目前的1.63/吨下降到1.4/吨,电耗从1650千瓦时/吨下降到400千瓦时/吨,吨合成氨成本可降低逾500元,年增加利税近3亿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优异的竞争能力,实现了质的跃升。

路径之三 拓展海外

在走出去一批先进产能方面,近年来华昌化工、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做了大量探索。

华昌化工的复合肥出口已连续三年保持国内第一的位置。为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输出中国肥料发展的经验,华昌化工在马来西亚成立了合资公司,致力于推广以氯化铵、硫酸铵副产氮肥为主要氮源的配方肥料。同时,华昌化工还与河南金山化工等骨干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肥料示范、试验推广工作,复制中国测土配方施肥经验。

新洋丰磷复肥产品漂洋过海走向国际市场至今已有12个年头,足迹遍及亚洲、美洲、大洋洲、非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颗粒磷酸一铵、粉状磷酸一铵和二元复合肥等多个品种,还收购澳大利亚Kendorwal农场,进军国际高端农牧业市场。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地,新洋丰的国际化战略也逐步明晰,即技术国际化、产能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源国际化,迈上国际化发展的新高度。

  

    相关评论:三箭齐发天地宽

去产能、促升级、走出去三箭齐发,过剩化肥产能的化解之路将更加宽阔。

去产能是肥料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最棘手、最紧迫的难题。为推进肥料去产能工作的落地和加速,业界呼吁:应该将淘汰肥料落后产能纳入国家去产能整体战略。

我国肥料业当前供给端的主要矛盾是先进产能不足、落后产能过剩,新型肥料太少、传统基础化肥太多。按照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摸底论证后做出的安排,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淘汰尿素年产能1300万吨、磷复肥年产能300万吨(P2O5)。但目前来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了诸多阻碍和困难,需要国家政策的介入干预和大力助推。

记者认为,可以比照国家出资1000亿元强力助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经验,将化肥去产能工作纳入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顶层设计之中。比如国家出资100亿元作为启动基金,带动产业和社会投资3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化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具体淘汰方式涵盖关停、转产、兼并重组等,资金重点支持解决其中面临的债务处置、人员安置、土地置换、资产盘活等难点问题。通过政策外力的强力干预和引导,促进肥料产业低端同质化产能的迅速消肿,为进一步的产业调整升级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部门还可以从产业准入、资源配置、安全环保、能效物耗、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制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标准,并严格公正执法,让领先的企业在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让落后产能的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自然淘汰消亡。另外,在当前化肥行业排放量和用煤量双限”(即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去产能工作还需要积极探索产能置换的可行性。总的原则就是要让落后产能成为过街之鼠,同时让先进的产能在区域内乃至跨区域间都能畅通无阻,使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空间容量在区域内乃至跨区域间自由流通,实现容量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在产能升级方面,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化肥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集聚多方面的资源,重点帮扶一批规模较大、运营稳健、基础扎实,但还存在资源、技术、安全环保等短板的化肥企业加快改造升级,使其成为全行业先进产能的后备军与第二梯队。

近年来,国内化肥行业在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循环经济、污染控排和三废治理、智能制造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技术体系和运行模式。但由于推广这些技术和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必备的基础条件,非龙头企业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国家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资金资源集中投入的优势,将先进技术和模式在全行业扩大推广。

升级产能工作还需要与企业搬迁和园区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在企业搬迁入园和改造过程中,趁势淘汰落后装置,按照肥料与相关产业适度多元化联动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原则,异地新建先进的产能和生产线。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来看,政府重视解决企业搬迁的后顾之忧、企业主动谋划提前储备技术方案和产品路线,是化肥企业搬得动、立得起的重要前提。

在走出去方面,建议国家以取消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为突破口,最终放开所有肥料产品的出口关税,并允许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钾肥原料、出口三元复合肥成品。在适当的时机,甚至要考虑给予肥料产品,至少部分肥料产品出口退税优惠,以此建立完整的中国肥料产品出口支持政策体系。

化肥业界认为,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当前,在肥料、农药、农机、农膜组成的整个农资体系中,肥料受到了明显的出口政策歧视,不仅出口税负最重,而且禁止所有品种以加工贸易的形式进口和出口。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必须扭转。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刘全昌)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